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東麓,隸屬省會鄭州,處于北緯39°19′—34°40′、東經113°09′—113°41′之間,位于省會鄭州西南40公里處,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79.7萬(2010年)。
新密是河南省26個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境內主要河流有賈魯河,雙洎河等,有漢、回、維吾爾等民族。轄4個街道、12個鎮、1個鄉,1個風景區管委會。
三皇之世初為伏羲女媧之故里,后為炎帝所伐之補遂。
五帝之初為黃帝之都軒轅丘,帝嚳時期為祝融氏之墟,五帝堯之后為鄶國之都城所在地。
西周初到春秋為鄶、密二國并存,春秋時為鄭國都城并設新密邑,戰國時屬韓國,又曾為楚所轄,秦時屬潁川郡,漢襲秦制仍置密縣,屬河南郡,治在大隗,東漢屬河南尹,三國時屬魏國司州河南郡。
晉屬司州滎陽郡,劉宋屬滎陽郡,北齊復置密縣,屬滎陽郡。
北周屬滎州,尋政滎州又為鄭州,隋朝密隸屬仍和北周一樣,縣、省入焉。五代仍為密縣屬鄭州,宋屬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陽郡。
金、元屬南京(汴梁)路鄭州。元改密云縣,割屬鈞州。明復為密縣。屬開封府鈞州,又稱禹州。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因之,屬直隸禹州,改屬許州府,旋屬開封府。
中華民國屬豫東道、開封道、河南省、第四、第一行政督察區。
1952年陳留專區和鄭州專區合并,命名為鄭州專區。
1955年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駐開封市,更名為開封專員公署,稱其管轄的地區為開封專區。
1958年12月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37次會議通過并報國務院批準,將原開封專區西部的滎陽、密縣等五縣劃歸鄭州市管轄。
1961年12月10日,省委決定將滎陽、密縣等五縣劃歸開封地區管轄。
1983年9月1日,國務院批準河南部分地、市合并,實行市管縣體制的報告,將開封地區的鞏縣、新鄭、密縣、登封、中牟五縣劃歸鄭州市管轄。
1974年7月10日,密縣新縣城籌建處成立。
1979年9月,密縣新縣城經數年建設已初具規模,縣委、縣革委及縣直部分單位遷入新縣城辦公。
1982年8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密縣來集鄉和城關鎮的惠溝、五里店、楚溝、楊寨、高溝、甘砦六個大隊(村)劃出,成立新密區,屬鄭州市管轄。
1987年3月11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鄭州市新密區,原所屬的來集、七里崗鄉劃歸密縣。
1994年4月5日撤銷密縣,設立新密市(縣級)。省政府通知:委托鄭州市代管。
地名由來鄭州市西南部的新密市,在西周滅商之后是密國和鄶國所在地。密國是以密山為名,密山以“密”為名,是因為這里山的形狀像座宏大的殿堂,古代山形如堂者稱為“密”。
后來鄭國滅掉了鄶國,并將原來的密國故城更名為新密邑。韓國滅鄭后,擁有此地。從春秋戰國到秦朝滅亡,一直沿用“新密”這個地名。
寶豐縣是中國魔術之鄉、中國酒祖儀狄故里、中國汝瓷之鄉,為河南省八大文化**發展試驗區之一。同時還是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寶豐縣歡迎您...
中國低碳旅游委員會是由環境保護部主管的中華環保聯合會批準成立,此機構會聚了中國優秀生態環保城市、縣域、景區,建立了中國低碳旅游聯盟,旨在表彰致力于環保事業的先進...
花都區政府負責區委、區政府和區委區府辦的文電處理工作,負責起草區委全會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區委、區政府文件、文稿,審核、印發以區委、區政府和區委區府辦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平臺專業發布最新國務院新聞、焦點新聞、政策法規、工作信息、公告通告等各方面內容。
廣東省農業廳的機構職能,擬訂種植業、畜牧業、農業機械化等農業有關產業(以下簡稱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政策、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并指導實施,參與制定相關涉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