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是全省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決策咨詢的專門機構,是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其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中國科學院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和成立于1958年的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69年,兩所合并成立湖南省哲學歷史研究所,1974年更名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1980年正式成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湖南省社科院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院方針,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注重應用研究,加強基礎研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取得了較好成績。共出版各類著作370余部,發表論文、調研報告等各類文章5000余篇,承擔國家立項課題22項、國際合作項目課題12項、省級立項課題126項(其中省“五個一工程”項目23項),逐步培養并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研究、區域經濟研究、湘籍歷史人物研究、湖湘文化研究、湖南地方史研究、中華民族源流史研究等8個優長學科,各學科研究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朱有志研究員和烏東峰研究員在2008年獲得的國家社會科學重大基金課題,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事業和促進湖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目前,湖南省社科院已與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大學聯合申報博士、碩士點 7個,并與俄羅斯、德國、菲律賓、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建了較好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1、最先提出并進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研究。1982年,我院提出并進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研究,通過理論探討、實地調查研究,提出《關于建立長、株、潭經濟區的初步方案》等6項建議。為此,省委常委專門開會討論并作出了關于建立長株潭經濟區的決定。該課題被列為國家體改委和省科技規劃重點課題[2] 。
2、最早提出并進行湘粵經濟關系研究。1986年,我院開始注意湖南與周邊地區的經濟關系問題,開展了省際經濟關系發展戰略研究,并確定把研究湘粵經濟關系作為課題重點(該課題被列入國家“七五”規劃重點課題),出版了《湘粵經濟關系研究》、《省際經濟關系發展戰略研究》等著作。該課題不僅為兩省各級政府領導決策提供了參考,而且為新形勢下研究和處理沿海地區與內地省區的經濟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際借鑒。其中關于建立湖南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建立湘粵共同市場等建議均被省委省政府采納,并經國務院批準實施。
3、率先開展湖南西線開發戰略布局研究。1990年,我院著手研究湖南西部開發問題,率先開發了湖南西線開發戰略與布局研究課題,出版了《湖南西線開發戰略與布局研究》一書。該課題受到省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認為它把西線作為一個整體開發研究,填補了空白。1992年,該課題通過鑒定,被認為“在老少邊窮區域戰略研究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建議方案被省委省政府所采納,湘西自治州進入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區域。
中國國防動員網專注于發布國防動員大政方針、要聞聚焦、人民武裝動員、交通戰備、國防教育、政策法規等欄目內容。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是由政府舉辦的實施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公益事業單位。其使命是通過對疾病、殘疾和傷害的預防控...
-
中國潛江網站群,作為潛江市政府第一門戶網站群平臺、潛江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潛江政務服務平臺、政民互動平臺、政府門戶網站群、政務門戶網站群、各部門門戶網站群、政府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