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繡溪,傍墨池,地處無城繁華地段之軸,根生儒家文化遺址之上,昔日的古黌門包蘊了一所方圓不過37畝的“袖珍學校”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
1930年,無為縣始辦“義務教育師資養成所”一個班,1946年,又創辦了“無為簡易師范學校”四個班,1951年夏,無為縣人民政府為適應大力發展鄉村小學教育的需要,創辦了“無為鄉村師范學校”,后更名為“安徽省無為初級師范學校”,學生畢業后停辦。
1956年秋,“安徽省無為初級師范學校”重新創辦,校址第一次選定在黌門夫子廟內。黌門即古代學校。這一次的選址,不僅讓古黌門重放異彩,也讓無為的現代師范教育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1959年更名為“安徽省無為師范學校”,對巢湖四縣一區招生,1981年被安徽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師范學校。
校名雖隨著時代的要求多次變更,但古黌門的辦學宗旨從來沒有改變過。她承載了巢湖四縣一區近半個世紀的教育重任,為江淮大地輸送了10000多名基礎教育人才,曾先后涌現了省勞模楊正方、特級體育教師吳忠廉、書畫名家鄭養法、楊尚模、丁學章等黌門精英。
2003年12月,完成了歷史使命的無為師范學校謝幕,成功轉軌為“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內設實驗初中。從昔日“無為簡易師范學校”的教職工20余人,到今天“教師進修學校”教職工108人;從當初的簡陋的教學條件,到如今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全面建設,現代黌門人始終以“進取、修身、博學、興校”為校訓,凝心聚力,勵精圖治,為古黌門今日的輝煌做著不懈的努力。
今日的教師進修學校新建了教學綜合樓、行政辦公樓、教工宿舍等,總建筑面積達25000平方米;高標準地配置了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微機室、視頻教室、遠程教室、語音實驗室、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和理化生科學實驗室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在全省縣級教師進修學校中率先建立“無為教師教育網”,并配有全套攝、錄、編和地面衛星接收設備,直接在 Internet 上進行視頻教學,實現了“天網、地網、人網”并行。
2005年9月,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一舉通過教育部辦學評估,成為全省2所、全國49所之一的國家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受到教育部表彰。2007年,全省師訓科長會議暨全省繼續教育現場會落戶我校,會上全力推廣我校遠程特色培訓經驗。
學校放眼未來,鎖定教師遠程教育,以“無為教師教育網”的遠程教育平臺為依托,創立了“校本+遠程”的培訓新模式。該模式的功能幾乎覆蓋了教師培訓的所有業務。其中遠程教育平臺還為全縣每所中小學校建立了一個網頁,為全縣每位學員創建一個空間,可以同時滿足全縣10000多名各級教師網上在線學習的需要。經過二輪培訓的探索,國家級遠程培訓的實踐和三輪培訓的推廣運用,“校本+遠程”的模式正日趨成熟,她已經為無為縣教師再教育插上了現代化的翅膀。
作為我校繼續教育實驗基地的實驗初中已發展成為擁有18個班、在校生1200多人的中等規模學校,2003年首次參加中考以來,幾乎年年囊括了全縣所有中考綜合評比和學科評比第一,持續不斷地開展全縣規模的觀摩教學和研討活動,并上掛華師大,成為學歷、非學歷培訓點,對全縣的基礎教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遠山蒼蒼,濡須泱泱,穿越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滄桑,歷經78年風雨的洗禮,無為教師進修學校正攜手一日千里的無為教育,一同邁向燦爛輝煌的明天。
機械工業出版社教育服務網站主要為你提供教材查詢、課件下載、圖書下載以及機械教育大講堂等資源。
媽媽育兒網于2010年正式上線。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全面、最體貼的中文育兒網站,為年輕的父母和準備做父母的夫婦提供從母親懷孕到孩子六歲期間各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服務和...
邢臺光華學院成立于1995年,是經河北省教育廳批準、教育部備案的一所高等院校(辦學許可證,證號A03005號),由邢臺一中原副校長喬永幀一手創辦并擔任院長。
Uncyclopedia偽基百科是主要以惡搞為目的而創建的網站群,包括以各種手段包括戲仿、錯誤理解等方法進行惡搞,是一本充滿錯誤信息和徹頭徹尾謊言的百科全書。
德語助手,德語翻譯軟件,德語學習,德漢字典,德語詞典,動詞變位,德語發音,德語輸入法,德語背單詞。
甘肅農業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農業部和甘肅省政府共建大學、國家重點建設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肅省高水平建設大學,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于蘭州的...